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在即,我院王沙騁副教授在《中國日報》發表專欄論文。論文以台積電《2022公司年報》為引子,讓權威經濟數據說話。
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企業之一,其發展戰略與利益模式備受關注。然而,台積電卻将自身利益完全捆綁在美國市場上,缺乏産業自主,面臨技術流失和巨額投資等諸多風險。美國2022《芯片和科學法案》的出台,使得台積電技術流失的風險正逐步顯現。
台積電在北美市場份額高達68%,這意味着台積電在美國政策變動和貿易争端中面臨一定的風險,這種依賴性引發了對其産業自主性的擔憂。台積電在歐洲、中東、非洲的市場份額僅為5%,加強對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的開拓,有助于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亞洲市場對于台積電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目前隻占11%的中國大陸市場。加強與大陸合作,能夠擴大市場份額并降低風險。
擴展到台灣其他産業,台灣降低産業風險的最佳途徑也是與大陸合作。台灣和大陸在産業結構上存在互補性,可以通過産業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互利共赢。台灣财政部門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額是1388.9億美元,是美國的2.05倍,是歐洲的3.60倍。
論文進一步指出,兩岸産業合作的紅利表現在三個關鍵方面:首先,與大陸合作為台灣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發展機會。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大陸對台灣的進口額為12789.9億人民币,高出美國2329.7億人民币,足見大陸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第二,産業合作有助于改善兩岸關系。兩岸通過産業合作深化經濟聯系,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貿易已經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支柱;第三,兩岸産業合作可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總之,台灣産業去風險化的關鍵是兩岸融合發展。随着兩岸關系的進一步深化和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台灣産業将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全文鍊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1/10/WS659dd55aa3105f21a507b6f8.html
供稿:台灣經濟研究所 審核:曹明星 編輯: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