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張曉濤教授主持的研究生精品課程《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日前順利結項,評審結果為優秀,這是繼本科生精品課程《國際直接投資》(評審結果為優秀)後張曉濤教授取得的又一項課程建設成果。
為加強我校研究生課程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精品課程,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号)、《韦德体育官方网站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試行)》(研字〔2010〕48号)等文件精神,學校于2015年啟動了第二批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經過兩年的建設周期,6個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全部申請結項。研究生院于2017年11月15日召開結項評審會,組織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對研究生精品課程項目進行現場評審。各項目負責人對課程建設情況進行了現場彙報和答辯。
《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主要建設成果
一、課程建設理念
研究生精品課程不能僅停留在課程内容豐富、文獻庫建設、教學方法創新等層面,應該在課程設計理念方面有所突破,然後才能綱舉目張,水到渠成,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達成教學目标。《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精品課程的建設理念體現在“逆向設計”、“理論縱深”與“實踐智慧”。
(一)逆向設計。所謂“逆向設計”與常态教學設計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學設計中,評估學習效果是教師最後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結果,然後據此設計教學活動,實質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課程的“逆向設計”需要根據收集的評估證據來組織授課内容,而不是簡單地根據要講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學習活動來安排課程内容。
目前一般性的以學生活動為導向“翻轉課堂設計”和“灌輸式教學設計”的弊端在于沒有通過“逆向設計方法”徹底想清楚教學目的。教育目标應該成為課程材料選擇,内容規劃、教學課程設計、測試以及考試準備等過程所依據的指标。教學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清晰的目标能夠幫助我們在課程設計時有所聚焦,指導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超預期結果發展。
本課程組逆向設計的開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形式獲得企業人才需求,從需求端入手,開展了針對用人單位的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229份,對調查結果進行細緻的統計分析,将企業對學生能力培養要求這一逆向結果作為設計課程教學内容重要導向,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而不隻是知識的獲得。
(二)理論縱深。課程組綜合梳理課程相關領域的經典理論與文獻,結合主講教師張曉濤13年的教學實踐,立體構建了課程理論框架,對理論體系既有“橫切面”上的“解釋”、“闡明”、“應用”、“洞察”、“自知”和“神入”六個側面,又在“縱切面”将“理論”的基礎分為 “需要熟悉的知識”、“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務”三個層面。這樣立體的理論結構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的進階,有開闊的思路和清晰的路徑,在教學中使核心理論、本質問題、深度學習、核心素養等理念有了可循的方向與階梯。
(三)實踐智慧。本課程所涉及的領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領域,“一帶一路”倡議構想,開放發展理念,企業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命題的提出,加快了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步伐,推進了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的統籌,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開辟了新的國際視野、搭建了新的國際舞台。華夏子孫勢必更加密集地踏上全球化的列車,更加廣泛地走向異國他鄉,了解、适應、融入更加廣闊的世界。這一趨勢帶來的挑戰無疑是多方面的,但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們多大程度上了解撲面而來的未知世界?本課程從一定程度上要解決這個問題。“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是這門課程要完成一個重要使命。
基于以上理念課程組已經編寫了課程大綱、制作了課件、英文經典文獻庫、中文文獻目錄索引、自主開發的大型教學案例,收集整理了與課程教學相關的系列多媒體資料及參考書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課程資料體系。
二、課程建設特色
(一)明晰培養目标,升華教育理念
以開放的視野,明确高級國際經貿、國際商務人才培養導向,體現學校特點,人才層次,在教育理念方面,摒棄教師主導、标準答案唯一的模式,轉向學生參與、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對問題分析的批判思維和探索認知。
(二)拓展教學容量,提供多元知識
課程内容具有針對性、前沿性和實踐性。力求包括與課程相關領域的理論前沿、研究前沿及實踐前沿。容量大、拓展性強,做到了與相關課程很好的内容銜接,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知識和研究方法拓展空間。
(三)探索教學改革,推動能力培養
依托課程主講教師承擔的北京市及校級重點項目的教育教學改革,以課程教學作為實驗基地,将教學改革的成果運用到本課程教學過程中,促進知識學習、方法獲取及能力提升,課程探索性進步及所取得的經驗對我校研究生課程改革與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三、與精品課程相關的課題與論文
(一)教改課題
1. 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面上項目)“卓越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及路徑創新——基于勝任力模型及行動學習法視角的研究(2014-ms079)”,主持人。
2.校教改課題(重點項目)“國際化背景下國際商務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問題研究”,主持人。
(二)論文
1.張曉濤,美國大學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及啟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2015年第7期(獨立作者)
2.張曉濤,我國國際商務碩士(MIB)人才培養發展現狀,《人力資源管理》,2017年第9期(獨立作者)
3.張曉濤,國際商務談判比賽對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作用——基于參賽者體驗的視角》,《時代經貿》,2017年第9期(第一作者)
4.張曉濤,日本大學國際商務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啟示(投稿中)
四、建設成效
(一)達成了課程建設目标
1.領先性目标
教學理念領先,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内容領先,要及時反映金融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保持該課程應有的前瞻性,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教學方法、手段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廣泛加深教與學的互動,積極促進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有機結合。
2.互動性目标
建立并健全本課程評價體系,即建成有效的反饋機制。通過消化校内、校外甚至國外專家、同行、學生在利用本課程資源學習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及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相關知識與能力的評價,來優化本課程建設方案,調整和補充本課程的教學内容,強化本課程建設者與使用者的互動建設。
3.整體性目标
本課程的建設要考慮完整的課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即課堂授課水平、教與學的互動、學生課餘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成績的評價及教學輔助手段和教學參考書的建設等,要抓住多方面間的關系,關注整體建設而不是局部建設。
(二)本課程與國内外同類課程相比所處的水平
根據對國内一些院校的相關了解,與國内同類課程相比本課程處于領先水平,主要理由如下:
1.伴随我校國際貿易學科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支撐課程,近些年獲得長足發展
由于課程開設曆史較長,經過不斷的完善,課題内容相對成熟,教學效果良好,畢業生反饋中也對該門課程給予很高評價。
2.依托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推動課程質量與學生能力提升
目前課程組成員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基金、北京社科基金項目以及部委的委托項目。由張曉濤教授主持編寫的《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國别報告》(東南亞與南亞篇,中亞與西亞篇,中東歐篇)合計100餘萬字,在2017年年内陸續出版,在國内該領域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積累了足夠的國别與區域研究的經驗與文獻,為課程做了很高質量的支撐。
3.緊盯國際經貿人才培養國際主流趨勢,以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課程建設
課程主持人張曉濤教授在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不斷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承擔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卓越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及路徑創新——基于勝任力模型及行動學習法視角的研究”課題。
五、今後的工作計劃
(一)本課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盡管課程團隊在《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的教學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這門課程的建設遠未結束,仍需繼續進行新的改革探索:
1.對《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學科體系、内容結構方面尚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2.對《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課程體系建設中所取得的各種成果還需要進一步整合與優化;
3.在國際經濟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如何将更多的前沿内容與現實問題納入課堂體系是一個大問題,如何建立“基本授課—課程延展—深入研究”内容、模式正在探索中,隻有如此才能保證不同要求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獲得其期待的收獲。
4.與國内外同行進行探讨、交流還有待加強。
(二)今後的主要任務
1.加強本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培植教學名師
在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把課程建設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着力培養後續師資隊伍,造就名師梯隊,保持本課程教學的可持續性。
2.引入外文原版教材,建設精品教材
積極選用外文原版教材,同時緊密結合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按照國家級優秀教材建設标準,配合外文教材編寫反映中國實際情況的補充材料、案例等,使之成為适合我國國情的《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管理》精品研究生教材。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程建設成果共享
在建設現代信息技術課件環境的同時,使本課程教師成為課程、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熟練應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活動,每位教師都有能力開發制作教學課件、使用多媒體教學,研究網絡教學方法、開發應用網絡資源和進行網絡(特别是校園網)教學。
韦德体育官方网站
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