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我校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與劍橋大學可持續領導力研究院(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CISL)在學術會堂606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進口商品的綠色融資(Greening the Finance of China’s Commodity Imports)”系列研讨會。此次研讨會是在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戰略繁榮基金(SPF)的支持下,彙集了來自中國商務部、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内外商業銀行、跨國金融集團、國内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商、英國政府部門及駐華使館、相關NGO及協會的30多位國際資深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士。我校RCCEF主任王遙教授與CISL金融行業組主任Andrew Voysey主持了本次會議。
 |
會場 |
此次研讨會主要目的是解決兩大議題。首先是對2015年11月“中國進口商品的綠色融資”首屆研讨會的總結與延續,從政策、監管、行業現狀、企業層面等方面探讨為什麼要進行中國進口商品綠色融資的研究。其次,邀請諸多銀行業專家共同探讨銀行業在微觀層面如何激勵可持續商品的進口融資。
會議伊始,英國駐華大使館氣候變化一等秘書Jonathan Farr表達了對貿易融資趨勢能夠朝着綠色低碳方向轉型的期待。巴克萊銀行公司銀行部副主席、銀行業環境倡議組織(BEI)工作組主席Jeremy Wilson則充分肯定了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
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對此次研讨會的積極影響表示樂觀。
針對“綠化中國進口商品的貿易融資的重要性”議題,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處長楊正偉與劍橋可持續領導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Simon Tyler分别做了主旨發言。楊正偉處長從綠色貿易及融資的角度做了全面、深入的诠釋發言,并提出了發展中國家在貿易綠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Simon Tyler先生結合各行業案例,從信用風險角度出發,分析了貿易融資的新趨勢。
在接下來的議題讨論階段,來自國家開發銀行總行的張海镔先生、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黃英俊處長、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處馬燕經理、浦發銀行總行綠色金融團隊負責人李睿處長分别介紹了各自銀行在綠色信貸工作上的成績以及其它綠色金融方面的活動,探讨了銀行業與綠色貿易融資結合的可能性與激勵手段。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辦公室的餘曉文主任介紹了團隊的研究項目,分享了探索供應安全與可持續性關系的評估方法方面的經驗。
針對“中國銀行業貿易融資風險管理”議題,首先,中英國際森林投資與貿易項目主任張君佐博士、國家林業局林産品國際貿易中心副秘書長宿海穎博士詳細介紹了中英合作國際林業投資與貿易項目,引發熱烈讨論。之後,渣打銀行外貿跟單部總經理Sam MATHEW就渣打銀行風險緩釋策略的運用與發展進行了案例分析,并從激勵機制、内部信貸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建議。
在銀行業激勵機制讨論階段,安邦保險集團全球銀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紅軍、儀征方順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經理文瑞峰、德意志銀行中國北區貿易融資部總經理Belinda HAN、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北京分行總經理ZHA Zhongmin、德國商業銀行貿易産品部負責人Ruediger GEIS、摩根大通集團Laura LIU等專家就上述問題發言并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我校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與劍橋大學可持續領導力研究院長期以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申請了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戰略繁榮基金(SPF)項目,并在研究、師生交流等方面加強了合作。劍橋專家來訪期間,我校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協助安排了對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博士、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葉燕斐副局長的會面,對中國進口商品綠色融資議題的讨論均提出重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