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的綠色發展:規模與全要素生産率》一書基于“集聚-技術進步-城市規模效率”的理論框架,在“動态-靜态”兩個維度下,研究了區域格局變動下的“城市整體-規模等級”兩個層面的城市綠色發展。總體來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集聚力與分散力博弈的過程,在工業化驅動下,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自發向市場規模較大的城市集聚,形成集聚力;而負的集聚外部性帶來的負效應則在區域和城市層面形成了分散力。加入技術進步要素後,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影響了集聚和分散之間的博弈。傳統的全要素生産率的測度往往不考慮具有負外部性的産出,但測度時因沒有剝離集聚負效應,會造成城市集聚效率的虛高。因此,本書在環境約束下,納入非期望産出,測度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綠色全要素生産率,綜合評價中國城市綠色發展水平。
從城市集聚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城市規模具有不同的集聚效率,大規模的城市可以通過内化集聚負外部性提高城市的集聚效率,小規模的城市則會因為人口集聚水平、城市經濟密度和空間利用程度之間的錯配而産生集聚效率的降低。因此,本書探讨了納入城市規模異質性的城市集聚效率,論證了城市規模、城市空間集聚程度城市效率之間的關系。
從城市分散的角度來看,城市的分散力來源于集聚所帶來的成本,擁擠效應和負外部性構成了城市的集聚成本。因此,本書量化了不同規模城市的集聚成本與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産率之間的關系。最後,本書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構建了“差異化-協同化-共享化”的城市綠色發展政策框架,提出了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供稿:李姗姗 審核:曹明星 編輯: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