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波 趙潔
我院陳波副研究員參加中國經濟時報“百名學者前瞻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解讀經濟形勢。刊文如下:
2020年經濟發展的不确定性升高。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問題主要在資産安全領域,2020年疫情的暴發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的恐慌比金融危機更甚。
進入3月之後,國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涉及民生的基礎産業逐步複工,但是國外疫情繼續蔓延,中國輸入性病例呈上升趨勢,防疫壓力仍然存在。物理隔離在短時間内不能取消,生産和消費都将受到影響,第三産業可能受影響最大。外貿部門同樣受到直接的影響,國内疫情高峰期,國外對華恐慌,影響出口;在國内形勢好轉之後,國外疫情蔓延,存在因生産停滞而取消對華訂單的現象。小微企業在訂單減少和現金流壓力下可能率先被淘汰出局。因為疫情反複而暫停的生産和消費可以在疫情結束後恢複,從這一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隻在于讓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停滞三個月到半年,但是這也可能成為經濟結構變化的契機。如果新冠病毒不能在短期内被徹底消滅,那麼除非必要的工作行程,少出門、不聚集可能成為常态。疫情帶來的長期影響在于消費習慣的改變,這可能緻使在疫情結束後人們仍然習慣于線上課堂、無人售貨,5G基站建設、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将得到進一步發展。
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可能沖擊現有全球産業鍊的分工合作,甚至走向逆全球化進程。出于防疫考慮,各國之間的人員流動會減少,更為深遠的影響是,一些防疫物資生産能力缺乏的國家是否會認為“在危機下,本國擁有完善的産業鍊才有更強大的應對能力”,是否會考慮将産業轉移到國内,這種思考将在疫情結束後持續影響全球的産業格局。從市場情緒來看,人們可能更加保守,美股多次熔斷,美聯儲的貨币寬松政策市場褒貶不一,中國股市會受到市場悲觀情緒的影響随美股起伏還是成為國際上的避險資産莫衷一是。
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标,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需要達到5.5%左右,但是受到物理隔離的影響,産能無法完全恢複,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目标必須調低。下半年的經濟增長一方面與疫情的控制程度相關,另一方面經過危機的居民可能會更加保守,選擇主動降低消費、增加儲蓄以期提高風險抵抗能力。出口和消費的不确定性都較高,拉動經濟的主力可能需要放在政府投資上。
短期内,穩預期是基礎,對于疫情發展需要有科學理性的判斷,并基于此作出正确的經濟決策。有理性的預期,市場就不會失調。其次,穩就業也是重點工作。在疫情的沖擊下,餐飲、旅遊、娛樂産業都受到波及,小微企業尤甚。小微企業是容納就業的主力軍,穩就業就需要對小微企業進行對口扶持,提供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從長期來看,對内需要布局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外需要提升我國在全球産業鍊的地位。大力發展新基建,為産業升級提供基礎設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攻克國外的技術壟斷項目,增強發展自主權。
來源:2020百名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