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即将于本月下旬召開,我院院長張曉濤教授就與此相關的問題,撰寫時評《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企業精耕細作》發表于2019年4月11日《中國貿易報》(第A1版)主要觀點如下:
“一帶一路”所引領的新型全球化,不是構築排他性的貿易保護圈子,而是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赢,實現全球的共同發展。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中國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持續加強國際産能合作,對接投資區域的當地發展戰略,創造與上下遊企業的協同效應,實現采購、生産、銷售一體化海外轉移,打造貫穿産業鍊的生态圈,切實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與就業機會,增強所在國的經濟實力。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階段轉向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階段,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賦予中國企業國際經營的新使命。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不僅要取長補短,更要綜合運用全球資源進行開放式創新,滿足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同時也要秉持真實親誠的理念和正确的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注重長期利益,避免追求短期利益,既要企業獲得收益,更要樹立國家口碑,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者與中國智慧的傳播者。通過遵規守法經營,為當地民衆創造就業,與所在地實現共同成長,建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需要具有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的精神。“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參與其中,涉及的行業也從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擴展至當地發展所需的各行各業,從國企領軍、到越來越多的民企、外企參與其中。貿易、金融、互聯網、文化、教育、旅遊等行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占比例已經逐步加大。在“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方面,也開始呈現出傳統産業與高端産業并舉的趨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不平衡,有的國家迫切需要建立工業體系,實現工業化的起步,有的國家穩步發展,成為國際産業轉移的新區域,有的國家具有技術與創新優勢,不同國别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人文各不相同,目标與要求也不一樣,應該多考慮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隻有與其發展特點、戰略規劃進行對接,才能實現同舟共濟、互利共赢。做好這些,需要進行深入研判,要做到一國一策,一事一策。“一帶一路”引領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也應該從關注投資額增長,轉向投資的質量和結構的改進,真正提高在全球範圍内配置資源的能力以及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強化海外風險的防控機制,從“走出去”升級為“走進去”和“走上去”。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需要樹立打造長期品牌的觀念。國家實力為企業品牌背書,企業經營是國家品牌的塑造者。“一帶一路”建設為衆多來自中國的科技、汽車、電子商務和快消品等企業提供了将産品、服務和品牌帶向新市場和新消費者的重大機遇。通過加強産品的純粹、極緻設計,提升産品的質量和消費者體驗感,完善産品營銷和售後服務等路徑逐步改變對中國産品品質的思維慣性和中國品牌的定位,這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積累的過程,需要耐心、信心與愛心。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還要善于破解跨國經營的文化沖突。任何企業在進行海外拓展,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環境,必然會遇到本地管理文化與公司總部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沖突。順利解決管理文化的沖突,在适應本土文化的同時,保留總部企業文化中的精髓,決定了企業能否吸引、保留本地人才,并激發本地人才的最大潛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不能将規章制度和福利待遇的中國模式簡單複制到當地使用,需要轉變觀念,把中國經驗和當地實際結合。企業文化需要做适應性調整,不僅要“存異”,尊重對方文化;還要“求同”,建立共同價值觀。“存異”是“求同”的基礎,而“存異”的前提是“尊異”,隻有尊重當地的文化理念,才能被當地政府和民衆接納和認可,而尊重文化需要學習并深刻理解當地文化内涵,有責任和擔當,道義、情感、人際關系,還有信任感、親密性,這些維系人類社會數千年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可以轉化成生産力,隻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夠真正站穩腳跟,最大限度地抵禦和規避風險,行穩緻遠。
(作者系韦德体育官方网站院長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北京财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原文: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epaper/content/2019-04/11/node_2.htm
韦德体育官方网站
2019年4月11日